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預計年內實現首發;火箭裝配廠房即將完工,“出廠即發射”節約成本;“衛星超級工廠”項目正在加快推動,預計年產量可達1000顆衛星;航天超算中心每秒鐘可提供十億億次算力,服務航天大數據鏈發展……8月19日,“學習強國”平臺及全國各省級平臺“探尋新質生產力·海南行”采訪調研活動的編輯記者們走進文昌國際航天城,看文昌如何向天圖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構建產業新格局。
南國都市報記者 周靜泊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每秒算力達十億億次
來到文昌航天超算中心,人們的目光會被一張衛星星座圖所吸引。
“每隔10分鐘,大家的頭頂上,就會有一顆圖里的衛星路過。2019年至2022年,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發射了文昌超算一號、二號、三號等3顆衛星,它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長光衛星公司的105顆在軌衛星共同組成了吉林一號主網星座,是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8月19日下午,文昌航天超算中心講解員符靜嫻向“學習強國”采訪調研團的編輯記者們介紹這個全國唯一面向航天領域超算中心的運作情況。
在天上,有108顆衛星采集數據,在文昌,則布局了4座遙感衛星地面基站和8座北斗衛星地面基站進行數據接收。
“當衛星過頂的時候,它就會將數據下傳輸至接收站,由接收站進行數據解析。衛星目前拍攝的寬幅是150公里,精度能達到0.5米,也就是說,只需要掃兩遍,就可以將全海南拍下來!狈o嫻說。
海量的數據,需要強大的算力進行解析。據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項目經理鄒冠生介紹,超算中心建設標準達到國內A級、國際T3級,目前峰值計算能力達100PFlops,相當于每秒鐘提供十億億次的運算能力,主要圍繞航天大數據鏈的全生命周期開展業務,分為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級算、量子傳和政企用等幾大板塊。超算中心憑借航天數據、超級計算、數據中心等核心優勢,可以為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政府提供數據算力支撐,助力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預計今年內實現首發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只是海南航天產業鏈的其中一環。
擁有中國首個低緯度、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場的文昌正不斷將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轉化成為航天產業發展動力。和我國其他航天發射場相比,文昌航天發射場更接近赤道,地球自轉線速度大,不僅能為航天發射節省燃料,還能提升同型號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
2023年底,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一號發射工位如期竣工,預計今年內實現首發,可承攬國內外火箭發射業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商用火箭發射能力。文昌國際航天城火箭裝配廠房也即將完工,未來,火箭零件可通過海運運抵文昌,在文昌完成裝配甚至生產,節約各環節成本,實現“出廠即發射”。同時,火箭海上回收平臺也正在打造中,努力實現火箭“返回即復用”,大幅降低發射成本。
這一系列能讓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基礎設施建設,正是在為商業航天這一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發展鋪路。一批國內頭部企業已提前布局,搶抓發展新機遇。
記者從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2924家企業入駐文昌國際航天城。2023年,文昌國際航天城園區完成營收221.01億元、固投63.22億元。
未來文昌將利用海南自貿港建設獨特優勢,加快“向天圖強”“向數圖強”,發揮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協同優勢,加快提升新一代載人航天、重型火箭、可重復使用火箭、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發揮產業投資基金撬動作用,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力爭把航天城打造成國家級商業航天創新示范區與國際合作先行區。
原標題:做強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 文昌構建“航天+”產業新格局